两年前我们就曝光过笑气,青少年还在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啊吸
大家好,我是田静。
两年前,我曝光过「笑气」。
想看的可以点击查看
一种新型毒品,吸了会让人「嗨一把」,吸多了会损伤神经,让人变「傻」、大小便失禁、瘫痪…直到死亡,是不是很惨?
昨晚(5月6日),「笑气」又上了热搜——有人在百度贴吧卖「笑气」。明码标价,还提供「同城闪送」,服务到位。
现在贴吧已经搜不到,百度在事后动手还挺快。
笑气危害很大,极易成瘾,很多青年吸后都有公开的视频和图片,状态很惨,示范了大小便失禁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路。
2017年,一位女留学生因为吸笑气而被毁。
她写下自述,《最终我坐着轮椅被
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轰动一时。
「我跟闺蜜发誓我就尝尝是什么感觉,
可是第一次之后我就开始沦陷了」她写道。
2018年有记者从三里屯的笑气卖家手里,买到一盒气弹。问对方是否违法时,卖家说:大大方方地吸,没人管。
大家在追求叛逆的时候,到底在追求什么?
我想起《猜火车》那句台词:
如果维他命C是非法的,我们也会注射维他命C。
吸「笑气」的后果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屡禁不绝?为什么法律不能有效管制?
这些问题,需要有更多人了解,需要我们的不断讨论和传播。
作 者: 闫如意 郭美丽
内容经授权转载自: 凤凰WEEKLY
ID:phoenixweekly
笑气,作为一种新型软毒品,逐渐风靡于中国的夜店和酒吧。它能为吸食者带来两三分钟的短暂快感,却可能导致手脚失控、大小便失禁、脑损伤、瘫痪、甚至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然而,在国内,笑气却缺乏相应管控,可以轻易购买。
2018年,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了两名特殊的年轻病人。
远看这两位病人的走路姿势,颇为奇怪。似乎对自己的四肢失去了控制力。
在医院幽暗的走廊里,他们步履蹒跚,明明年纪轻轻,却像是腿脚不便的老人。
这两位病人,都是西安某大学的学生。
据医院诊断,两人同样患上了B12缺乏导致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这种病会导致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严重可能导致中枢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
在医生的追问下,患者承认,自己曾多次在酒吧购买吸食笑气。
事实上,这不是笑气第一次进入国人的视线中。
2017年7月,留学生林娜(化名)的《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刷屏网络,这种以“气球”的形式呈现的软毒品第一次展示出它的杀伤力。
作为一名笑气成瘾者,林娜由于在国外长期过量吸食笑气,手脚失去控制,大小便失禁,至今都不能独立行走。
一个月后同样被轮椅送回来的刘胜宇,则被医院的诊断结果“宣判”了“终身残疾”。
吸食笑气,让这些年轻人人生被彻底改写,因为身体受损,再也没有了能改过重来的可能。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无色,略带甜味。18世纪,曾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席的汉弗莱.戴维爵士发现了笑气的麻醉作用,并将其用于牙科手术中。
漫画展示汉弗莱·戴维如何发现并使用“笑气”
作为一种短效的吸入性全身麻醉剂,吸入笑气约15到30秒即可产生欣快感,并可持续2到3分钟。
罐装的一氧化氮常用作蛋糕的发泡剂,购买方便,价格低廉。并能为吸食者带来短暂的快感,因此常见于酒吧、聚会和节庆场景。
英国最大的露天音乐节Glastonbury Festival落幕。
《每日邮报》报道,17.7万人在这场持续4天的狂欢留下了大量笑气罐子。
由于直接从罐中吸食可能会造成肺部损伤,大多数吸食者会通过气球来吸入笑气,因此这种行为被叫做“打气球”。
一个“笑气”工具包:包括装有气体的罐子、打气的罐子、气球。
但是,长期或大剂量滥用笑气,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合成。
通过氧化维生素B12的钴中心,并将其优先被排出体外,影响人体对B12的吸收,使得人体缺乏维生素B12,引发贫血,导致末梢神经及脊髓病变,出现手脚麻木等症状,还可能造成精神异常,如嗜睡、抑郁或精神错乱等。
长时间缺乏维生素B12,对神经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有“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会一边口服补充维生素B12,一边肆无忌惮的吸食笑气。
但实际上,笑气不仅会影响B12的吸收,还会破坏人体内已有的维生素B12,使其失去活性。
吸食笑气的同时额外补充B12,只能推迟病情。
除了影响B12的吸收导致神经损伤以外,定期摄入笑气会导致缺氧,从而引起高血压,晕厥,甚至突发心脏病,高浓度笑气还有导致窒息的风险。
浙江省戒毒治疗中心曾做过一次实验。实验用小鼠被注入了10ml的笑气,原本活跃的小鼠立马安静了下来,呼吸变急促,心跳加剧。
1分40秒后,小鼠开始抽搐,并不断翻倒,似乎无法站稳。
2分30秒后,小鼠彻底不再动弹,应该已经死亡。打开箱子发现,在这期间,小鼠大小便失禁,箱子里有小鼠的尿液。
在谷歌搜索引擎上,输入“吸食”,“吸食笑气”被智能联想搜索排在第二,其中第一是大麻,第三是冰毒。
毒理学家道森(Andrew Dawson)在接受澳洲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采访时表示,他近期接诊了一名20岁的病人,这位病人因为吸入“笑气”导致脑部受损,损伤程度如同一位酗酒40年的人。
此外,道森发现,因吸入“笑气”而入院的病人数量也增加了一倍。过去两年,因“笑气”导致严重神经及大脑损伤的人数增长尤为明显。
在美国,包括笑气在内的吸入剂每年造成100至200人死亡,主要是由于吸食后的昏迷、窒息、癫痫发作和意外伤害。
英国街头神志不清的“笑气”吸食者
在中国,封装笑气的银色小罐更多被叫做“奶油气弹”,配合奶油枪(气弹的辅助用品)使用,风靡于一些酒吧和夜店。
南京玄武警方在1912街区发现,许多娱乐场所内都提供“吹气球”项目。
西安大学生因吸食笑气差点致残的报道出来后,不少记者对西安的酒吧进行了追踪调查。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种对身体可以产生极大伤害的新型软毒品,在西安的酒吧门口就可轻易买到。
成都某酒吧里,一名年轻人在兜售笑气。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笑气被充在气球中,10元一个气球,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晚上月入过千。
还有更“高端”一些的笑气贩子,他们流窜在夜晚的酒吧里,看似无所事事,但当听到有人抱怨酒吧的气球“不够劲”的时候,便凑上前:“我这有更醇的货。”
他们并不急于推销货物,只是留下微信。然后每晚在朋友圈更新自己的位置,加上一句:有货,需要联系。
一盒气弹,酒吧卖100-150元,网上卖35一盒,他们卖7、80。一晚上能卖出去30多盒。
由于食品工业中笑气的使用是合法的,可以用于制造生奶油和酿酒,因此很容易网购。
由于近来,吸食笑气导致身体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淘宝平台上,无法直接搜索购买笑气,但搜索“奶油枪”等相关关键词,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的关于“气球”的留言。
甚至在淘宝上,刻意的多翻几页,就能直接购买到笑气。
甚至还有商家嚣张的表示,气弹和瓶,我这都有。
闪送同城速递的平均送达时间是60分钟
据惠州都市报报道,一位北京的卖家卖笑气两年,主要发货地在三里屯、五道口等酒吧聚集地,下单后20分钟就能送到,买家“什么人都有”。
都市报的记者从这位卖家手中购买了一盒气弹,在问及是否违法时,卖家称:“大大方方地吸,没人管”。
据新华社报道,总部位于伦敦的独立调查机构“全球毒品调查”2016年度报告显示,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中,“笑气”受欢迎度排名第七。
目前无法确切统计国内有多少人受到“笑气”的危害,但几个细节足以显示成瘾者群体的庞大。
很多留学生在网上留言,称自己吸食过笑气,有人至今仍瘫痪在床;而国内的许多医院都曾接诊“笑气”中毒患者。
许多读者向本号留言,有过吸食笑气的经历,也有人见过别人吸食。
英国内政部的调查显示,2013年到2014年间,英国大约有47万人吸食“笑气”;在16岁到24岁的年轻人中,7.6%的受访者表示曾吸过“笑气”,吸食比例比可卡因高出3个百分点。
英国于2016年出台《精神刺激物质法案》,加大对非法生产和销售“笑气”行为的惩治力度。
在台湾,笑气被列为“吸入性滥用物质”。虽然台湾方面尚未将它列为毒品或管制药品管理,但施用者将违反《社会秩序维护法》,被处以拘留或罚款。
台湾的卫生福利部则将笑气列为入“医用气体”药品管理,未经核准擅自制造或输入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但在大陆地区,“笑气”并不在《麻醉药片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也不属于法定的新型毒品。
无论在制度还是在市场上,都处在没有管控的状态。
由于缺乏对成瘾性、耐受性、身体危害和非法性的界定,我国法律对笑气并未作出明确定性。
这导致目前笑气并不属于《刑法》和《麻醉药品急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的毒品范畴。
它仅作为众多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化学品的一种,被列于《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
但随着笑气在娱乐场所和网络上的快速流行,其背后潜在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得到警方关注。
2017年1月23日,一则名为《关注“奶油气弹”悄然兴起带来的治安隐患》的警情提示发布在南京市公安局官方网站上。
南京警方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有关“奶油气弹”悄然兴起带来的治安隐患》
文件提示,虽然笑气尚未被列为新型毒品,但其致幻、成瘾、损伤神经的特性极易引发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危险驾驶等事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值得各地警方密切关注。
田静后记:
我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会不会有人还想去尝试。如果你动了念头,我建议你先想象一下自己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的样子。
有点残忍,但现实需要你清醒。
我们每个人,都多少对一些东西有过「瘾」。
在我之前一篇讲「聪明药」的文章下面,上百位朋友讲了自己的「上瘾」经历。
薄荷糖、可乐、咖啡、茶叶……
「我有段时间吃薄荷糖上瘾,一段时间不吃就很想。用薄荷牙膏刷牙就想吞下去。为了不吞下去,强迫自己呕吐,吐掉泡沫。」
「高中时对茉莉花茶上瘾……但并不是普通的喝茶,而是干嚼茶叶。上课下课都要吃。吃完了来不及去买,就得跟同学要。觉得自己像个变态。」
「我每顿饭都得喝一个可乐。到时间不喝就心慌意乱,什么都做不了,甚至感觉皮肤发麻。强制憋了一个星期,才打消了执念。」
有人说,很多人是因为「瘾」而活着。
当精神空洞无法填补、理性不够强大,人就要借「瘾」而活。或轻或重的,各种各样的「瘾」。
那「上瘾」的原理到底是怎样的?
到底为什么,他们就算知道会瘫痪,会大小便失禁、会死,也无法停止吸笑气?
今天的二条文章,讲给你看。
往期文章推荐: